组织开展安全防范领域行业的科学研究 , 制定行规行约,进行业务培训,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服务 15515365581(微信同号)
行业规划
协会简介 相关证书 专家委员会 能评证书查询 理事会成员名单

办事指南

Admission Guide

资质评审

Qualification Review

能评标准

Testing facility

系统解决方案

System solution

解决方案当前位置:行业规划技防管理 > 解决方案

洛阳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13 浏览次数:10236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创新、融合、驱动、引领的作用,全面实 现“十三五”洛阳市战略发展目标,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特制定《洛阳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1.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时期,洛阳市以创建国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与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持续加强宽带网络、云计算中心、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景安 IDC 云计算产业园一期 1 万平方米机房楼建成投用,河南移动中原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炎黄科技园数据中心项目加快建设。社会安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物联网设备加快布局,有效提升了城市感知与智能化管理水平。2016 年,全市光缆线路资源总规模达到 15.4 万皮长公里,4G 覆盖率达到 96.07%, 互联网出口总带宽达到 2910G,固定宽带用户达到 157.66 万户, 城市宽带用户数达到 103.077 万户,农村宽带用户数达到 54.59 万户。“无线城市”“文化洛阳-无线 WiFi”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区大部分公共区域实现了免费 WiFi 覆盖。

2.电子政务建设应用水平持续提升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创新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洛阳市电子 政务建设应用水平持续提升。市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以及城市管理、社区网格、医疗服务等专项数据库不断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积极推进,为政府大数据开发应用打下了一定基础。电子政务网络加快整合利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党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城域网,已接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检察院法院系统等单位 400 余家。

建立了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绝大部分市直部门的办公平台,提高了办公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行政审批服务平台不断优化升级,先行先试商品房办证业务网上审批,实现了房产证网上办理;探索实施企业登记“三证一章”合一办理,审批效能大幅度提高。以政府门户网站为载体,通过政务信息公开、连线政府、市长信箱、在线访谈等渠道,有效推进了政企互动和政民互动。

3.管理服务信息化进一步深入发展

       信息化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社区、农村等领 域主动深入融合,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重要动力。金财工程全面推进,快速实现了财政管理的智能化;金税三期工程进一步提升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收法制、税务稽查、 票证管理、税款征收等功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二期工程) 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智能交通“绿波带”项目示范带动,智能公交管理平台为公交运营管理、公交行业监管及乘客出行提供全方位服务;视频监控系统、无线图传车载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与图像侦查系统等资源全面整合;环境监控平台实现对废水、废气污染源中的监测因子连续实时监控。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交换平台、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全民健康信息监护平台等全面开发应用;教育云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育应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社区信息服务与智慧养老服务系统构建了新型社区服务模式;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高效运行,“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树立国内智慧旅游新标杆。

4.“洛阳智造”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13 年以来,洛阳市加快推进智能装备制造与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和“两化”融合,积极打造 “洛阳智造”新品牌,大型龙头企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设备等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远程诊断、在线研发设计与检验检测等服务型制造成效显著,有效带动了全市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共有 120 余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相关产品的研发及生产,2016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35 亿元,同比增长 25%。传统商贸流通行业信息化加快发展, 2015 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1710 亿元,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 70%,总数超 2 万家。建立了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积极推广应用各种现代化物流设备,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业快速发展。扎实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省、市级示范基地分别达到 20 家和 38 家。

5.信息产业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洛阳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 要增长点。电子材料、光电器件、光电显示、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高纯硅材料、蓝宝石材料、高纯电子气体、光电连接器件、超薄超白电子玻璃、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系统集成制造、软件开发与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建立了以“6+3”重点县(市、区)和 18 个电子信息专业园区为支撑的发展体系,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炎黄科技园、恒生科技园等一批特色园区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培育恒生众创空间、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黑石咖啡”等“双创”基地 15 家。2016 年,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288.8 亿元,同比增长 17.9%,其中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 128.8 亿元,同比增长 24.4%。

6.信息化整体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加快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试点 城市建设,加快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智慧旅游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资金与项目管理人才与对外合作等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理顺信息化管理部门工作机制,成立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制度规范,统筹推进信息惠民、宽带中国、信息消费等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共同解决信息化以及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等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和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和应用推广,积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与应用培训,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尽管“十二五”期间,洛阳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人才较为短缺,现有分散、重叠、简单的管理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形势;二是信息化关键领域突破不够,信息孤岛现象仍普遍存在,信息资源集约共享与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三是信息化主动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区域与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影响了整体协同发展;四是信息化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不够, 尤其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撑作用不明显,信息产业总体规模不 大,还不能适应信息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二)“十三五”面临形势

1.国家网信事业总体战略为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当前,国家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引领社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战略,从组织机构、顶层设计、统筹实施、政策支持、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布局,陆续出台了“宽带中国”“智慧城市”“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地拓展了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空间,为各个领域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2.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信息化发展注入强大能量

       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与 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不断催生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基于互联网和数据资源的创新创业更加活跃,“两化”深度融合、产业跨界融合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分享经济等新模式发展势头强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创新应用,万物互联、深度融合、开放共享、相互促进的信息社会将成为主流社会形态,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渗透,催生更多商业模式创新,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提供新能量。

3.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2016 年 4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统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是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核心。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化融合应用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拓展,网络安全方面的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快速传导渗透,网络安全管理正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十三五”时期,洛阳市亟需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互联网应用和应急保障机制,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4.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信息化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2016 年 3 月,国家正式批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郑州、洛阳、新乡 3 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洛阳市将抢抓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积极发挥智能制造产业与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信息化创新引领及支撑作用,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军民企地对接转化通道、市场化运作通道和人才成长通道,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快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些必将为洛阳市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

5.市十一次党代会对信息化发展提出新要求

       市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 致力到“十三五”末,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的奋斗目标,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信息化发挥战略支撑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九大体系”融合创新、协同发展、聚焦突破等问题,推动洛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6.洛阳智慧城市建设为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突破

     “十三五”时期,国家将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近年来,洛阳市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全域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行智慧化的社会运行模式,推动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与政策制度完善,不断打破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服务集成等方面的利益障碍;大力推进投融资模式及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建设运营。这些都将为洛阳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多路径选择,推动信息化实现新突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家、省赋予洛阳的新定位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以建设“信息强市”为主线,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协同应用创新,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信息普惠能力,着力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信息化成为全市创新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驱动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成功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与国家级试点资源整合,形成一体化、 系统化的推进建设机制;坚持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实施策略,统筹考虑各领域的建设任务与各单位的实际需求,全面实施集约化建设,实现信息化整体协调发展。

2.数据驱动,应用为先

       加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领域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与安全 管理,积极推进各领域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在经济监测、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价值,促进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提升信息化发展层次。

3.需求引领,追求实效

       统筹考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实际需求,坚持智能化、主动 化、个性化的发展策略,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全面推动电子政务、行政审批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体系化发展,有效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与决策水平。

4.重点突破,示范带动

       围绕洛阳市信息化发展最紧迫、最关键、最突出的领域,谋 划一批示范性强、影响面广、效果明显的重点项目,加强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快实现核心领域的突破,形成体系化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及联动发展效应。

5.环境优化,安全可控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模式、投融资及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促进信息化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严格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确保安全可控。

(三)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建成与信息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发展体系, 促进信息化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一大提升),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云端化和公共服务互联网化广泛应用(两化应用),实现数据整合、业务整合、服务整合全面协同推进(三项整合),助力社会治理方式、公共服务方式、决策支持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成功转 型升级(四大转型),把洛阳市打造成为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服 务多样、信息价值倍增、信息经济高质的“信息强市”,使信息化发展水平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信息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无线、有线宽带全域高效覆盖,城市、乡村宽带网络分别达到 100 兆、50 兆以上,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 85%以上;适时推出 5G 移动通信网试点,加快规划部署下一代互联网;城市物联网快速推广应用,有效提升安全、交通、管网、环保等智能管控水平;积极打造中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建成一批云计算服务中心,PUE(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IT 设备能耗)值平均低于 1.5,为智慧城市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互联网+政务”整体升级。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四大基础数据库与专项数据库快速完善,政府数据开发利用与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移动办公与视频会议系统等快速推广应用,建成基于“三张清单”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五证合一”模式推广应用,网上办事大厅互联互通,实现政务服务“一号、一窗、一网”,信息化成为促进政务服务模式升级及政府改革的重要手段。 社会运行体系智能高效。建成全市统一的社会信用服务及市场监管体系,经济监测、金融风险预警、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电子商务等领域智能化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物联网与大 数据技术在公共安全、城市管网等方面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全覆盖;建成智能公交与交通指挥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调度与精准服务,建成环境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统一采集、管理与开发利用;建成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础信息充分共享,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智能公共服务便捷惠民。建成统一的市民门户(APP), 市民卡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实现公共服务渠道多样化;建成基于全民健康信息保障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充分共享与服务个性化;建成一批智能校园与个性化学习空间,实现网络文化市场与传播渠道智能化;建成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大数据平台与社区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建成洛阳市文化云与智慧体育云,形成渠道多样化、手段智能化的文化体育服务新模式;打造一批数字乡村,农村信息化与精准扶贫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洛阳智造”水平全面提升。信息化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家级大数据服务中心及 C2F(终端消费者对工厂)智能制造试点,智能工厂与数字车间覆盖率达到 50%以上,协同制造与个性化定制不断普及,工业大数据在轴承、耐火材料、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得到开发利用,规模以上企业服务型制造收入占比达到 30%以上;互联网、大数据在商贸、物流、金融及传统服务业中应用水平大幅提升,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以及跨界融 合型企业大量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信息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特色园区科学布局、相互支撑,产业融合与产业链延伸步伐加快,形成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光电产业、电子功能材料、自动化控制、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大数据 8 大产业集群,促进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政策、资金、人才及众创空间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全面优化,新业态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 2020 年,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00 亿元,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达到 650亿元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达到 350 亿元以上。

信息安全系统保障有力。建成统一的同城数据灾备中心及灾备共享管理平台,形成标准化、菜单式的备份容灾服务模式,满足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与信息系统的差异化容灾需求。建成全市统一的信息安全管控平台,实现对各级各类政务系统的统一安 全管理;入侵检测、身份验证、数据安全、云安全防护等安全技术产品在重点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响应机制不断完善,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安全分析与共享平台高效运行,为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安全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实施信息设施强基计划,建立信息洛阳新位势。

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与国家、省政策带来的机遇, 加快“宽带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积极布局城市物联网,快速提升城市网络服务水平;以中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区域信息资源的集聚与开放共享,打造“信息强市”新位势。

1.加快建设“宽带洛阳”

加快“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提升 4G 网络覆盖质量,持续推进核心设备及上联带宽扩容,打造良好体验的移动宽带网; 适时在高新区、伊滨区及龙门景区、高铁站等推出 5G 试点应用,推进移动互联网发展。全面落实国家、省、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规范,大力推进城市光纤宽带网络建设,扩大光纤入户规模;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划部署,积极推进未来宽带网络设施建设, 全面构建融合智能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加快完善 3A 级以上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城市重点区域 WiFi 热点,实现大部分 区域免费服务;继续推进“宽带中原”示范县镇建设,提升行政村光纤宽带WiFi 热点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现代农牧业以及教育、医疗等信息化应用发展。

专栏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无线宽带

网络加快推进 4G 网络基站建设,实现 4G 网络行政村全面 深度覆盖,提升无线宽带网络服务水平。适时在高新区、 伊滨区及龙门景区、高铁站服务区等推出 5G 试点示范, 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洛阳移动公司、洛阳联通公司、洛阳电信。

2 光网城市

建设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智能化的光纤宽带网络,提升骨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提高骨干网互联互通水平;改善网络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光纤到户、光纤到桌面,向城市、乡村宽带网用户分别提供 100M、50M的高可靠性带宽接入,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 85%以上

责任单位:洛阳移动公司、洛阳联通公司、洛阳电信公司

3 下一代互 联网

加快下一代互联网部署,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建设,加快骨干网、城域网、云数据中心及支撑系统的升级改造,不断加强在智能安全、智能交通、智能环保、远程教育、医疗以及金融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持续推进有线电视高清交互网络系统的优化和扩容,构建融合智能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责任单位:洛阳移动公司、洛阳联通公司、洛阳电信公司、河南有线洛阳分公司。

4 WiFi 热点全覆盖

一是继续推进城区 WiFi 热点建设,实现政府机关、商业街区、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商务楼宇、旅游景区等区域全覆盖;二是加强农村 WiFi 热点建设,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农村电商与旅游业发展较快的乡村,加快规划布局和示范应用,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费用低廉的无线宽带入户方式,支撑农业农村的科学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洛阳移动公司、洛阳联通公司、洛阳电信公司、相关县(市、 区)

2.积极部署城市物联网

大力加强射频识别、传感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推广应 用,完善燃气、热力、供水、电力等城市地下管线感知网络,继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筑、重点公共场所等视频监控设备布局,不断形成覆盖全市的城市物联网。构建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将物联网局部应用、单一感知的封闭资源转变为开放的、标准化的、可跨领域应用的共享资源;推进管理对象和感知设备的统一编码和数据接口规范管理,实现各类感知数据的共享汇聚和应用;重点加强智能停车场、多功能路灯杆、综合管廊等新型物联网集成载体建设。

专栏 2:城市物联网建设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智能管网

基于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及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整合地下管网信息,建立地下管线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构 建涵盖燃气、热力、供水、电力与工业管线等的城市物联网,实现对地下管网及市政设施运行情况实时、准确的信息采集、分析、识别和监控等,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能力。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住建委

2 视频监控

系统将全市所有行政、企事业单位及公共服务场所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和设备联入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安视频涉密内网和社会视频外网数据交汇处加入安全隔离平台,确保数据安全交互共享。根据各部门对视频资源的实际需求,签订数据安全保密协议,分配给相关部门不同的调用权限,做到视频资源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保证视频资源效能的最大化。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其他市直相关单位,相关企业

3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

基于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构建全市统一的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将感知到的各类信息全方位、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传送到该平台,实现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为全市开展物联网应用奠定基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

3.加快建设中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推进景安 IDC 云计算产业园、河南移动中原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炎黄科技园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快速形成一批规模化云计算资源,不断提升云服务集聚效应,积极打造中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建立“创新基地+服务平台+ 交易中心+产业基金+发展联盟”立体化的大数据产业链。鼓励云服务企业进行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及大数据开发服务等,实现信息化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

专栏 3:中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云计算服务中心

大力支持景安 IDC 云计算产业园、河南移动中原大数据云 计算中心、炎黄科技园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一是将项目建设用地优先列入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保障土地供应;二是将国家教育大数据等大型、超大型云数据中心列入洛阳市重大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加快建设步伐;三是切实保障数据中心项目供电,积极争取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全面给予政策扶持。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发改委,洛阳供电公司

2 大数据服务中心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领、企业主体、融合创新的原则,成立大数据服务中心,构建完善的大数据技术研发、安全管理、数据交易、产业孵化、人才培训及金融服务体系。围绕政务、安全、交通、环保、工业、农业等领域,开展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大数据管理与创新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洛龙区

3 云服务创新推广

一是支持云服务企业加快构建标准化云服务体系,包括服 务内容、计费标准、安全管理等方面,积极推广云服务;

二是鼓励支持云服务企业加强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围绕政府大数据、工业大数据、金融大数据、能源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等,提供云存储及大数据开发服务;

三是支持政府、企业及相关机构积极购买云服务,促进运营模式升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相关企业

(二)着力实施政务信息化升级计划,打造智慧政府新模式

加快构建政务资源共享体系,积极推动四大基础数据库及专 项应用数据库建设,有效提升数据交换共享与开发利用水平;全面优化移动办公、智能办公系统及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加快构建“一号、一窗、一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流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1.积极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各部门向云服务 方式转变,部门业务系统分批逐步迁入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加快四大基础数据库与专业数据库建设,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实现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的充分交换共享;建设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加快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步伐,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

专栏 4:政务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政务应用系统迁云计划

制定洛阳市政务应用系统部署云平台管理规定,除国家特别规定外,各部门新建或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原则上均部署在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基于现有部门业务系统的成熟度、复杂度、影响范围等因素,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分批迁入云平台。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府信息中心

2 四大基础数 据库

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通过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将具有公共性、标识性、基准性的共享数据进行汇聚,集中存储于云平台,持续构建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性数据库,建立向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直接获取为主、部门间数据交换获取为辅的共享应用机制,提高数据共享使用效率。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府信息中心、市公安局、市工商

局、市卫计委、 市国土局、市规划局等

3 专项应用数据库

建立数据采集、比对、更新机制,以实际业务需求为引导,基于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加快完善网格管理服务数 据库、企业证照数据库、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库、旅游基础 数据库、环境资源数据库、建筑物与地下管网数据库等,促进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及业务协同,为政府部门管理服务与决策支持提供支撑。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市旅发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政府信息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等

4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

基于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建立洛阳市政府数据开放 平台,制定政府数据对外开放与共享的政策和标准,通过对政府数据进行脱密处理,按门类及领域对外开放,包括空间地理、法人单位以及交通物流、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数据。积极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动采集并开放数据,提高大数据利用价值。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府信息中心,其他市直相关单位

2.大力加强政务服务创新

加快构建“一号、一窗、一网”政务服务体系,建立居民、企业电子证照库,实现基础证照信息多元采集、互通共享,提高跨部门办事效率。加强政务服务资源梳理与标准化建设,打造全市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畅通各部门政务应用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一站式服务;加快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升级,推行“一窗式”服务及“五证合一”应用模式。建设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化、透明化。

专栏 5:“互联网+政务”建设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电子证照库

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企业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建设全 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实现涉及政务服务事项的证件数据、 相关证明信息的互认共享,为全市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 的政务事项办理提供支撑。居民电子证照库涵盖群众办事相 关证件、证照、证明等电子化信息。企业电子证照库涵盖企 业办事相关证件、证照、证明等电子化信息。推进制证系统、业务办理系统与电子证照库对接,做到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 同步签发。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行政服务中心

2 行政服务平台

加快市政务服务大厅和城乡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功能升级,建 设全市统一的行政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分级进驻, 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务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全面梳理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 实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提高网上办事深度与服务效 率。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并联办理、限时办结 等制度,促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捷化。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编办、市政府法制办、市行政服务

中心

3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优化升级洛阳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各部门业务系统与 信息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加强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服务、信息 资源集中共享服务、行政监督支撑服务、专家资源服务和必 要场所设施服务等,实现政府公共资源交易的网络化、透明 化;基于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 信息共享,建立公共资源交易黑名单,净化公共资源交易环 境。

责任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其他市直相关单位

3.加快提升行政办公效能

面向企业、市民、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服务对象,充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互联网+政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网络资源整合,形成统一完整、安全可靠、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快升级完善协同办公系统,推广应用移动办公系统与视频会议系统,积极推动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在政务工作中的应用;继续升级优化政府网站群,加强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管理与应用,提升政民、政企互动交流与服务水平。

专栏 6:电子政务网络与办公系统升级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电子政务网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 见》(国办发〔2014〕66 号)及省相关规定,基于现有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形成统一完整、安全可靠、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电子政务网络支撑环境。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府信息中心

2 协同办公系统

升级扩展政务办公平台,重点加强政务督查、效能考核、决策支持、在线学习等功能,促进决策部署和工作落实。将协同办公平台向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迁移,加强个性化设计,形成统一办公门户。积极推动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在政务工作中的应用。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府信息中心

3 政府门户网站群

一是加强政府网站群集约化建设,实行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运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在线办事、便民服务及信息公开等功能模块,提升政府网站服务水平;二是继续加强政务公开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形成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平台、市民门户 APP、政务微博微信等多层次政务公开渠道。

责任单位:市政府信息中心

(三)积极实施社会信息化支撑计划,提升社会治理新能力

加快社会运行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社会治 理中的作用,重点推进市场监管、安全管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管理方式创新,建立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管理精准化与决策智能化。

1.积极推进市场监管信息化

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通过构建统一的社会信用服务平台 及相关规范制度,实现企业、个人、政府等信用信息的互联共享,不断培育社会信用服务市场,形成良好社会信用环境。大力建设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和市场监管与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市 场服务与监管中的作用,加强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升市场监管与政府决策支持水平。

专栏 7:市场运行监管体系创新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社会信用服务平台

基于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和社会信用数据库,建立全 市统一的社会信用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信用信息 互联互通,提高信用信息应用水平。加快制定完善社会信用 管理制度与标准规范体系,支持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社会征 信活动及提供社会信用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 公民个人等利用信用产品和服务防范信用风险,建立跨部门 联动响应和失信约束机制,打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府信用办

2 经济运行监测平台

整合发改、财政、统计、工信、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企业 生产经营与物流信息资源,构建统一的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实现市、县(市、区)两级互联、双向互动、交叉共享,利 用大数据技术对经济运行实施综合监测分析,及时反应经济 动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 据。

市责任单位: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统计局,其他市直相关单位

3 市场监管与服务

加强相关领域和部门信息资源整合,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市 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治理、电子商务等领域率先开 展大数据示范应用,完善对市场主体的全方位服务,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全面提升政府对市场主体的服

务和监管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其他市直相关单位

2.大力推进社会安全信息化

按照全方位、实时化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和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加快构建社会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各类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分析、处理、辅助决策、应急管理、信息发布等机制,实现多部门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快公安内部业务系统的整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生产智能监测全覆盖,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一体化与智能化水平。

专栏 8:社会安全智能化管理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社会安全综合管理平台

整合各部门在应急指挥、社会治理、综治网格、治安管理和防范、平安城市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覆盖市、县(市、 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社会安全综合管理平 台,实现政法、综治、维稳、公安、信访、民政、应急等社会管理服务资源共享,为社会重点要素的动态管控、基层民情形势分析研判、民间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提供支撑。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综治办

2 警务协同平台

建立一体化警务协同平台,加强各警种和各业务部门应用系 统的整合共享,促进业务协同,创新管理服务与决策支持模式,有效提升公安部门资源共享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3 安全生产管理平台

建立涵盖综合监管、执法监察、绩效考核、重大危险源管理、 公共安全设施安全监控、决策辅助、应急救援、企业自助管 理等功能的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全面加强对危化品、易燃易 爆物品、特种设备等的安全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对安 全生产场所和设备的远程监控,实现安全生产智能监测全覆 盖,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一体化、智能化水平。

责任单位:市安监局

3.系统推进交通信息化

重点推进洛阳交通“绿波带”试点建设,整合全市交通领域信息资源,全面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交通管理服务体系,提升交通运行实时监控、智能控制、科学调度与对外服务水平。建设公交智能调度与公交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建立全市综合交通协同指挥中心,为跨部门协同工作提供支撑。建立智能交通管理分析系统,升级改造全市交通信息联网系统与指挥中心,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专栏 9:智能交通系统升级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智能公交管理系统

建设统一的智能公交系统,主要包括智能调度系统、快速公交系统、电子站牌等,完善自动定位、GPS 自动报站、交通信号优先、车辆调度以及公交信息实时查询等功能,提升公交公司运调管理与指挥调度水平。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公交集团

2 综合交通协同指挥中心

建立集信息处理、实时监控、应急联动及公共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交通协同指挥中心,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货运物流、停车场、视频监控、紧急救援、公共交通等综合信息的采集、共享与交换,全面集成各级应用系统及公安交警视频监控系统, 实现对综合交通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与指挥调度。

责任单位:市公安交警支队、市交通局

3 智能交通管理分析系统

建立智能交通管理分析系统,加强与海关、边检、工商等部门信息交换共享,通过对交通设施静态信息、指挥中心内场及外场实时动态信息、交通信号信息、道路图像信息、报警信息等进行智能分析,实时对交通事件进行选择、识别、判断和处理,全面提升指挥调度、决策支持及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市公安交警支队,其他市直相 关单位

4.着力推进环保信息化

全面落实国家生态化战略,积极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加快 构建环境资源保护体系,打造宜居宜业良好环境。完善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水、气、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资源的智能感知与动态监测;推进环境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环境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快信息技术在国土、水利、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高环境资源信息交换共享、动态分析、决策和管理能力,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建设不动产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对林业、农业、湿地等环境资源的管理。

专栏 10:环境资源智能化保护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环境监测系统

利用传感设备对水、气、声、土壤、生态、核与辐射等环境 要素进行全方位监测,通过有线专网或无线网络传输方式将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传回监控中心,实时进行数据自动分及在线监测管理,全面增强环境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2 环境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整合国土、环保、农业、水利、旅游、林业、气象等部门资 源,构建环境管理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对环境地理信息标准 的建立以及环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入库,实现数据的充分

交换共享与开发利用,为相关部门移动执法、在线监控、环 境监管及相关服务等提供支撑,提升综合管理、智能分析与 决策支持水平。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其他市直相关单位

3 不动产信息管理平台

加快整合国土、住建、林业、农业等部门资源,基于政府统 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和空间地理数据库、人口数据库、法人 数据库,建设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不动产 登记信息统一管理和交换共享,提升对环境资源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其他 市直相关单位

5.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

以“旅游+互联网”战略、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洛阳旅游的智慧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服务云平台、旅游基础数据库、旅游大数据中心和全媒体中心等,升级优化旅游网站,加强移动端服务及自媒体平台运营管理,实现旅游服务、营销、管理与产业融合。积极打造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乡村等智慧旅游示范点及智慧旅游示范县,助推洛阳旅游产业全面提质增效,加快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专栏 11:旅游信息化提升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建立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行业管理与监测调度、公共信息服务、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系统。整合旅游、公安、交通、环保、气象等部门数据资源,实现基础信息的充分交换共享,提升旅游服务、营销、管理水平。

建立旅游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升级 110 联动服务平台的旅 游服务,畅通旅游咨询与投诉渠道。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市发改委、市行政服务中心,其他市直相关单位

2 旅游业态智慧服务体系

加强旅游服务机构的内部管理和对外服务智能化建设,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旅游电子合同、服务质量跟踪及游客互动等业务系统,完善营销推广、网络服务、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安全应急等设施与相关信息系统,实现与市级平台数据共享。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相关企业

(四)重点实施民生信息化集成计划,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

以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围绕公众衣食住行实 际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医疗、教育、人社、文化体育、农村及扶贫等领域新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完善“互联网+服务”模式,推广应用智能创新服务成果,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及城市软实力。

1.加快推进市民融合服务信息化

加快整合公安、交通、医疗、教育、民政、人社等相关部门 服务资源,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和网络化服务,依托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和数据资源库,重点开发建设洛阳市民门户(APP 手机应用程序)、开通微信城市平台、完善升级 110 联动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市民卡”,形成数据共享、业务互通、服务集成的市民综合服务平台。采用“实名制”认证方式,加强个人基础信息、关联信息的智能分析与开发利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公众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市民综合服务平台的数据采集、汇聚、挖掘分析、开发利用等功能,为公共管理服务提供决策支持。

专栏 12:市民智能服务平台构建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市民门户 (APP)

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建立全市统一的市民门户(APP),基于“实名制”的信息聚合,市民可以通过电脑、手机、自助终端等查询个人信息、缴费及证照办理等。开通微信城市服务平台,拓展公共服务渠道;加强市民公共服务数据采集与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相关企业

2 市民卡

采取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基于社会保障卡, 整合市民用于日常生活的有关卡证,推广应用集医疗、保险、 教育、交通及相关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的市民卡。加强市民卡 基础数据的采集、安全管理与开发利用,为融合社会大数据、 提升政府大数据决策应用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卫计委,相关企业

2.全面推进医疗健康信息化

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员人口信 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市人口,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推进居民健康卡和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一卡通。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医疗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引导健康服务新型业态有序发展,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专栏 13: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全民健康信息保障平台

建设全民健康信息保障平台,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向下延伸, 建立居民、社区、乡镇卫生院、上级医院、120 急救中心多 方联动的预警体系,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全覆盖。整合 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和健康监护平 台,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实现全市医疗资源高效利用。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国家、省统一要求,构建全市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所有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促进信息互联 互通,支持县区域内的双向转诊、集中阅片、远程医疗咨询 等服务,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服务、公共卫生 及药品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

3 全市医疗机构一卡通(居民健康卡)建设

建立全市统一的居民健康卡管理系统及结算系统,实现全市 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结算一卡通用。逐步完成全市所 有医疗机构与居民健康卡管理中心及结算中心的对接,实现 居民就医一卡通。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人社局

3.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

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为目标,加强教育信息基础数据 库建设,构建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整合各类各级教育信息资源,提升全市教育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名校网络开放课堂建设,使名师网络展示课堂在农村学校、偏远学校充分发挥作用,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智能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互联网宽带全面接入,通过建设视频监控、校园 RFID(射频识别)卡、人脸识别终端等构成的安全管理系统,提升校园安全管理能力与服务质量。建设智慧校园物联网共享平台,推动校园内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加强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个性化学习,拓展学校、老师、学生以及家长沟通渠道。

专栏 14: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按照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整合全市各类各级教育信息资源,完善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教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包括教育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子系统、教育管理信息统计与分析子系统、教育发展与评估子系统等,加快教育部门内部资源共享,打通各应用系统的连接,实现教育服务流程全面升级优化。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2 智能校园

加强校园宽带网络建设,实现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包括偏远地区农村教学点)互联网宽带全面接入;积极推进校园无盲点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构建校园安全监控平台,实现校园安全监测、分析、预警一体化;建设安全识别系统,切实提高学校安全预警和防范能力。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3 网络学习空间

打造集学校、学生、教师、家长信息共享、互动交流、个性成长等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重点建设学生空间、教师空间、家长空间以及班级空间、学校空间等,加强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智能互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4.着力推进社保信息化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建设社 保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及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对内实现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对外实现就业、社保一体化服务,提升就业、社保管理服务效率。建设覆盖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和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政务云交换共享,加强与医疗、民政等部门数据交互共享,提高对参保人员的精准化管理水平。建立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畅通信息资源采集与政民互动渠道,实现社区精细化管理与精准化服务。倡导“互联网+”养老模式,建设覆盖市、县(市、区)两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智能化。

专栏 15: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社保综合管理服务系统

一是加快整合社保部门内部相关业务系统,包括“五险合一” 社会保险经办、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 理等,建设统一的社保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内部信息资 源充分共享与业务协同。二是建设覆盖社会保险、人力资源

和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完善信息采集、 执行实施、监督考核、决策分析等工作机制,满足各级经办 机构、基层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和人才市场、定点医疗机构 等服务需求。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2 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

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信息化水平,形成线上市场和实 体市场相融合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将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向 县区延伸,打造全方位、全天候的公共就业服务系统,为企 业和个人提供精准信息对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依据。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3 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系统

建设覆盖全市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基层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子系统、社区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社会救助信息 子系统、基层社区服务平台等,对社区内人、地、事、物、 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信息采集管理,形成多部门业务系统、快速反应、社会资源共享的社会管理模式。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4 养老服务平台

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模式,依托 12349 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市、县(市、区)两级养老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养老及服务机构资源,继续扩大服务范围,通过热线、智能手机和紧急救助服务终端等渠道,最大程度上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探索为社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等综合服务。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相关企业

5 社会保障比对信息管理系统

依托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建设社会保障比对信息管理系统,汇集户籍、车管、工商、房产、公积金、社保、银行等部门业务数据,实现社保、公安、民政、卫生、税务、工商等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数据在线比对,为全市低保及低收入认定、临时救助和廉租住房等审批提供技术支持。探索建设各部门数据对接机制,进一步为加快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打下基础。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委,

其他市直相关单位

5.积极推进文化体育信息化

以满足公众对文化体育消费的新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互 联网+”模式优势,加强洛阳文化与体育资源开发,提升文化与现代体育创新服务水平。打造一体化数字文物管理平台,实现重要文物数字化,提升文物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构建健康的网上舆论宣传阵地,创作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作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促进媒体传播服务方式的转型升级。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完善“洛阳文化云”场馆预约、视频教学等服务,提升文化服务便捷度。加快建立智慧体育云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与应用系统建设,拓展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与服务模式,提升现代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专栏 16:文化体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数字文物管理平台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集文物宣传、保护、展示 及价值挖掘等为一体的数字文物管理平台,实现重要文物数字化,提升文物保护挖掘、宣传展示及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文物局

2 网络文化产品服务平台

推动洛阳日报、洛阳晚报以及洛阳广电台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基于互联网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强洛阳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

3 洛阳文化云

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一站式数字平台——“洛阳文化云”的功能升级,利用多媒体技术,推进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馆等资源的展示与宣传,完善场馆预约、视频教学等服务。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

4 智慧体育云平台

加快建设洛阳智慧体育云平台,积极推进数据资源整合与互联互通,不断完善智能场馆管理系统、全民健康管理系统、智能步道管理系统、健身设备巡检系统、体育培训管理系统、赛事服务与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等,形成以微信服务号和官方 APP 为核心的智能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展示系统以及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6.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

积极推进村务公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通村务公开“最后 一公里”,实现农村管理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信息网上查询和监督,全面提升农村基础组织建设与管理水平;整合农村线上线下服务资源,形成统一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促进惠民政策落实,提高政民互动与便民服务水平。建设农村综合信息便民服务站,配套智能服务终端及相关服务设备,为村民提供多样化、现代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多措并举,加快落实各项脱贫工程。

专栏 17: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村务公开综合服务平台 (APP)

加快村务服务体系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集信息公 开、惠民政策落实、便民服务、政民互动等为一体的村务公 开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 源网上运行,实现对农村集体“三资”等事项的查询、监控、 答疑、土地流转服务及“三务”公开网上全程监督,进一步提升惠民便民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相关县(市、区)

2 农村综合信息便民服务站

选取一批基础条件好、人口比较集中的新农村,基于农村农 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进一步完善宽带网络、电脑、 多媒体等设施,建设一批农村综合信息便民服务站,为农村 居民提供信息查询、远程教育、文化娱乐、村务管理等服务; 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点,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支撑。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各相关县(市、区)

3 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

加快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实施部门联网、资源共享, 上下互通、精准管理。加强全市扶贫资源整合,构建闭环式 扶贫管理服务体系,形成以贫困人口为核心的技能培训、金融支持、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等一体化脱贫新模式。加快落 实特色产业脱贫工程,在贫困地区谋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 群、特色经济园区和特色产业项目,开展扶贫政策咨询、创 业培训等综合服务。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其他 市直相关单位,各相关县(市、区)

(五)积极实施产业信息化助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 系全面发挥信息化对产业发展的引领驱动作用,积极推动信息化与洛阳市现代产业体系中各产业的深度融合,转型升级“存量”,培育拓展“增量”。以工业大数据开发利用为切入点,着力推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旅游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业等新兴产业的信息化应用示范;大 力提升文化、科技服务、牡丹、健康养老、高效农业等特色产业 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使信息化真正成为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助推器,实现洛阳市经济高质快速发展。

1.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

全面落实“中国制造 2025”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大型成套装备、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装备、耐火材料、轴承及基础件等产业,充分发挥洛阳在研发设计方面的突出优势,加快建设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占据智能制造产业链上游。加强企业研发设计、机器设备、生产工具、产品物料等基础数据库和知识库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智能化水平。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和 3D 打印技术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重点推广建设 C2F 试点示范,积极推进服务型制造,全面推进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

专栏 18:“互联网+制造”实施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一是利用洛阳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以工业设计为切入点,整合大型成套装备、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耐火材料、轴承及基础件等行业研发设计资源,建设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研发设计、技术服务、检验检测、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人才培训等功能,占据智能制造行业制高点。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国内外工业设计机构入驻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丰富设计资源,提升研发设计服务水平;鼓励支持企业利用该平台开展研发设计工作,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 市财政局, 各县(市、区),相关企业

2 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积极发挥洛阳市制造业优势,建立统一的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行业信息共享、协同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技术支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与金融服务等一体化服务。

二是加快建设全市制造设备、检验检测设备、车间场地、库存原材料、科研人员、技术工人等制造资源数据库,促进企业间信息互联互通,盘活存量资源。

三是加强与其他细分行业智能制造平台以及国内外相关云制造平台的对接,推进协同创新与技术攻关,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 相关企业

3 企业数据开发利用

一是积极推进企业级数据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机器设备、生产工具、产品物料、员工与客户等进行统一编码和主数据管理,构建完善、准确、动态更新的企业数据库;二是支持中信重工、中国一拖、 LYC 洛轴、北方易初、河柴重工、中船重工 725 所等企业加强工业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实现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全链条数据交换共享,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 各县(市、 区),相关企业

4 智能工厂

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鼓励支持建设智能工厂与数字车间,重点推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和 3D 打印增材制造设备等应用,实现铸造、锻造、加工、焊接、装配、仓储、物流等全流程智能化;加强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在线产品和工艺指导,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控制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 各县(市、区),相关企 业

5 C2F 运营平台

鼓励企业进行生产制造模式创新,加强与创新型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开展 C2F 定制化试点示范建设,加快适应现代生产模式变革趋势,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竞争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针对性的对 C2F 个性化定制销售给予政策扶持。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 各县(市、区),相关企 业

6 服务型制造

一是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强行业上下游资源整合,实施云制造,拓展远程诊断、在线控制、优化升级、产品维修以及协同设计、在线质量检测、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服务;二是积极引导中国一拖、中铝洛铜、中钢洛耐等大型制造企业信息中心从母公司剥离,由单纯为本企业服务向为全行业服务转变。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各县(市、区),相关企业

2.全面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

大力加强新技术、新平台、新服务等在传统产业中的推广应 用,积极推动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硅光伏及光电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保持洛阳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快传统支柱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加强先进生产工艺和装备、生产全过程的流程优化控制、封闭式生产、主要污染物在线监测、能源管理、循环利用等绿色安全制造技术应用,加快开发推广绿色化、智能化、轻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术工艺产品。继续推进“两化”融合贯标工作,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积极拓展协同设计、在线质量检测、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服务。

专栏 19:传统产业升级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在新材料行业,依托中船重工 725 所、黎明化工院、中钢洛耐研究院、洛钼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加强机器人、自动检测装置、在线监测装置、智能控制系统、优化系统、反馈系统等关键技术与制备设备的应用,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 在石油化工行业,加强物联网及环保技术的应用,全面推广应用过程控制系统(PCS)、生产执行系统(MES)、资源需求计划系统(ERP)以及生产过程优化、节能降耗、健康安全环保、智能生产指挥系统等,提升节能减排与生产管理水平。

1 绿色智能生产

在硅光伏及光电行业,重点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支持中硅高科、洛阳单晶硅等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提升行业整体研发设计水平;不断开发新型节能还原炉,提高三氯氢硅转化率,提高副产物回收率,继续改进多晶硅生产工艺,提升多晶硅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四氯化硅等副产物利用水平等。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各县(市、区),相关企业

2 中小企业 “登云上网”计划

一是“登云”计划,主要围绕洛阳装备制造、轴承、耐火材料、硅光伏及光电等重点行业,建设完善一批行业云服务平台,打造行业上下游相互协作的产业链,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技术支撑、市场对接、金融服务等一条龙服务;鼓励支持企业入驻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平台研发设计、成果转化、品牌推广、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检验检测等多种专业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二是“千企上网”计划,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入驻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促进企业业务流程改造及模式创新。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各县(市、区),相关企业

3 “两化”融合贯标工作

一是按照国家和省“两化”融合贯标工作要求,制定“两化”融合贯标成长计划,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建设,积极承接一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水平。二是扩大中小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实施范围,制定全市“两化”深度融合评估与奖励办法,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环境、创新应用、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等方面的建设,切实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各县(市、区),相关企业

3.积极促进服务业信息化

加快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加强商业理念、 发展模式、服务流程等方面创新发展,推动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物流仓储以及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设一批电子商务载体与平台,鼓励支持传统服务产业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工业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扩大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应用业务等。加快电商物流发展布局,构建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探索电商、物流载体融合发展,构建城市与农村物流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创新思维模式,加快体验式商业载体建设,促进传统商圈、休闲娱乐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服务业竞争新优势。

专栏 20:服务业模式创新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电子商务

一是加强“洛阳制造”本土传统优势产业第三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涵盖轴承、新材料、石油化工、牡丹工艺美术品、钢制家具等领域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支持电子商务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二是充分利用洛阳市旅游品牌与智慧城市建设机遇,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电商,包括旅游电子商务、城市服务 O2O(线上到线下)和社区服务 O2O 等,促进电子商务多元化发展。三是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依托洛阳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继续完善保税仓储、保税商品展示、保税物流、进出口商务代理等功能,加强与装备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推进“洛阳制造”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四是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区域性零售网络系统。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2 互联网金融

一是支持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合作,鼓励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支付、小额信贷、网络众筹、网络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二是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和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中介体系等,促进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积极推动本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建立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平台,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

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

3 智慧物流

一是重点推进洛阳国龙物流园、中储洛阳综合物流园、 高铁货运场站、综合保税区物流中心等智能化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智能设备在园区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二是搭建全市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相关物流系统 资源,形成辐射中西部乃至西亚、欧洲等区域的智慧物流支撑平台,提升物流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建设,探索“电商产业园+物流 园”融合发展新模式。四是支持电商物流企业与连锁实 体商店、餐饮企业、社区服务组织等开展商品体验、一站式购物、末端配送等多种形式合作。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委

4 体验式商业载体

依托重点商圈、购物中心、酒店餐厅、健身中心等,鼓励支持企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在传统商业运营中的应用,打造一批体验式商业载体,提升消费者参与、体验和感受度,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及传统商业的转型升级。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4.加快促进农业信息化

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相关智能设备在农业现 代化中的应用,积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加快发展农业大数据,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共享,鼓励社会资本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农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农业生产与市场情况的动态监测;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引导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基于洛阳特色农业优势,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专栏 21: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农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加强全省农业领域资源的 整合,建设农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业环境、农业 生产、农业市场和农业管理等领域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供 完善的信息查询、市场分析、电子商务以及技术服务等,促 进洛阳市农业的智能化发展。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县(市、区),相关企业

2 农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加快整合农业领域相关数据资源与业务系统,建设涵盖土地、 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产品信息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加 强对农业生产与市场情况的动态监测,实现对农业种植环境、 种植种类、资金补贴等一体化管理与决策支持。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县(市、区)

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快建设集政府监管、生产管理、消费查 询于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 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为消 费者提供产品信息查询、质量安全追溯等服务。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县(市、区)

4 现代农业示范园

充分利用洛阳丰富的农业资源,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涵盖粮油、蔬菜、林果、水产品、中药材、花卉苗木、休闲 生态农业等产业,广泛采用无线传感器、现代网络及通信技 术等,建立农业物联网感知网络,实现对现代农业示范园的 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土壤水分、压实程度、 pH 值及农作物生产过程等信息进行远程采集、实时监测预 警管理,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各县(市、区),相关企业

(六)全面实施信息产业创新计划,打造信息经济新引擎

大力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战略,充分利用洛阳市高 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优势,打通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合通道, 全面促进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分享经济,鼓励业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打造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光电产业、电子功能材料、自动化控制、锂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大数据与工业设计8大产业集群,引领带动洛阳市经济快速发展。

1.大力发展基础电子信息制造业

坚持外引内扩和创新发展策略,积极发挥洛阳市电子信息制 造领域技术与人才方面的优势,加强国内外技术研发机构合 作,大力发展基础性电子信息制造业。积极促进行业资源合, 加快集成电路、光电产业、电子材料、电子制造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布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提升信息产业的竞争力,为洛阳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以及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支撑。

专栏 22:基础电子信息制造业培育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加快布局发展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材料生产及封装测试等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一是加快中硅高科多晶硅高端产品产业化、洛阳单晶硅年产 240 万片 8 英寸与 12 英寸集成电路级抛光片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发电路级多晶硅、大尺寸单晶硅、抛光片及外延片。二是继续引进一批从事通信、汽车电子、驱动 IC(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物联网等特色应用领域芯片设计与制造企业,加快发展芯片制造业。三是继续引进一批封装材料生产企业,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引线框、气体树脂、铜合金等产品。四是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继续引进一批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大力发展贴片微型陶瓷封装、无引线载体封装、芯片级封装(CSP)、圆片级封装(WLP)、硅通孔(TSV)、三维封装及测试产业。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2 光电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洛阳光电产业研发优势,加快发展包括光电子材料、 光电元器件、光电显示、光电产品等光电产业集群。

一是光电子材料领域,依托中船重工 725 所、四丰电子等企业,大力发展电子玻璃基板和钨钼靶材,引进培育光电子基础材料、超高亮度全色显示材料、超高密度光存储材料、光传感材料等产业。

二是光电元器件领域,依托中航光电,大力发展光、电连接器,继续培育发展光电管、光电倍增管、摄像管、影像增强管、光电池、光敏电阻、光敏三极管等。三是光电显示领域,依托洛玻集团、天成信隆电子等企业,大力发展超薄玻璃产品、触摸显示玻璃、透明导电玻璃、电容式触摸屏等,进一步发展 LED外延片及芯片、LED 器件及其组件、发光二极管、各种 LED产品以及 OLED 液晶显示产品等。四是光电产品领域,依托中航工业 613 所、凯迈测控等企业,积极发展指纹识别、气象监测、红外热像等光电测控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3 电子功能材料产业集群

一是依托中船重工 725 所、四丰电子等企业加快溅射靶材向高端应用发展,开发超高纯、品种全纯金属及陶瓷类、合金类靶材。二是依托洛玻集团,推动电子玻璃原片向轻薄化、大尺寸、高性能和低成本发展,开发 TFT(薄膜晶体管)用超薄玻璃、电子镀膜玻璃。三是依托中钢洛耐院、中硅高科、黎明化工研究院等大力发展电子功能陶瓷材料,包括绝缘装置瓷、电容器瓷、铁电陶瓷、半导体陶瓷和离子陶瓷等。四是依托中铝洛铜等积极开发电子铜材、高强高导铜材、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促进电子功能材料产业的集聚发展。五是加快打造“洛阳·中原钛谷”品牌,重点发展高端钼钨硬质合金、铝合金等高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微纳孔氧化铝耐火材料、超高温氧化锆、新型碳化硅等高能耐火及先进陶瓷材料,在 3D 打印材料、石墨烯、辉钼烯、超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方面取得突破。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4 电子制造设备产业

利用洛阳装备制造业优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加快电子制造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一是半导体设备方面,主要发展 12英寸及以下芯片生产设备、硅单晶制造设备、电路设计与 CAD 设备、制板设备、封装与测试设备等。

二是光电领域生产设备,大力发展光电子晶体装备、中小尺寸有机发光显示(OLED)生产设备、高亮度 LED 生产设备等。

三是新型元器件生产设备,大力发展电阻器与电容器制造设备、传感器制造设备、高储能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金属化超薄膜电力电容器生产设备等。

四是表面贴装生产设备领域,主要发展高精密钢网自动印 刷机、多功能自动贴片机、无铅再流焊机、高精度光学检测设备等。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2.加快壮大特色电子信息制造业

按照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洛阳市在传感器、 硅片、锂电池、智能终端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通过体制机制与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加强军民企地对接与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促进产业跨界融合与产业链延伸,着力发展智能终端、硅光伏及光电、锂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等特色产业,加快相关配套产业的集聚发展,推动洛阳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壮大。

专栏 23:特色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一是发挥洛阳市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重点实施伊川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园、中航洛阳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大力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产业。二是积极引进一批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健身与健康、信息娱乐、医疗与保健等领域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环、体育运动监测器、智能眼镜、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虚拟现实相机以及血糖监测仪、心电图监测仪、脉搏血氧仪、血压监测仪等产品。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2 硅光伏及光电产业

依托中硅高科、阿特斯、洛阳尚德等企业,主要发展硅片、晶体硅电池及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光热、光伏制品等,加快提升行业地位;支持太阳能应用系统与中高端产品研发,包括光伏电站运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逆变器以及其他太阳能产品等。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3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一是大力引进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建成 2 条以上电动汽车柔性总装线,实现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生产。

二是加快产业链整合,推动低速电动车转型升级,重点加强洛阳北方易初、洛阳大河等公司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加快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三是加快石墨烯材料应用及新型锂电池 材料研发生产,重点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锂电

隔膜材料与电池电解液等,依托中航锂电、凯迈嘉华等企业, 快速发展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高能量塑料外壳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车用电源管理系统、动力控制系统等,加快产业链延伸,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4 物联网产业集群

依托中航工业 612 所、613 所、莱普生、凯迈环测、泰斯特等科研单位和企业优势,一是加强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包括传感器的设计、制造、仿真和验证技术等,加快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低功耗、低成本传感器生产,有效促进物联网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二是围绕智能制造、能源、环责任单位保、交通、物流、公共安全以及智慧农业等领域,重点加强芯片制造与软件研发,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系统集成、数据存储与挖掘、检测、安全运维等服务,促进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5 自动化控制产业集群

依托中重自动化、凯迈环测等企业,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智能产品设计与生产企业,促进自动化控制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一是工业控制领域,加强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领域的技术研发,重点发展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芯片、机床操作面板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产品。二是智能器件领域,主要研制生产传感器、变频器、调节器、电子仪器仪表、控制处理器、触摸屏等。三是智能电机领域,重点发展微特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以及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系统集成与配套设备等。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3.全面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抢抓我国大力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发展机遇,大力加强行业资 源整合,引进一批软件研发与大数据服务企业,重点打造软件研发与实训、大数据与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快速提升洛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功能定位准确、优势明显、集聚辐射能力强的创新企业和第三方产业平台,鼓励支持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发展互联网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检验检测业等,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不断拓展。

专栏 24: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提质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软件研发与实训产业

一是根据洛阳产业特点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依托中重自动化、高新鸿业、众智软件等企业,重点发展工业嵌入式软件、金融服务软件、信息化应用软件、大数据分析软件、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等。二是加快中移在线(洛阳)园区、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实用软件技能培训、IT 服务外包以及 IT 资源服务等产业。三是整合洛阳软件园、洛阳北航科技园、洛阳信息科技城等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软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平台支撑能力与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2 大数据产业集群

抢抓国家(河南)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充分利用洛阳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一是依托中原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洛龙大数据产业园区与伊滨区国家跨境产业融合大数据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数据平台与技术企业,积极发展政府大数据、工业大数据与社会大数据产业,将洛阳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大数据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

二是依托现有大数据及云服务资源,大力发展数据存储与安全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行政服务中心,洛龙区、涧西区、 高新区、伊滨区管理服务,积极推广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应用。三是成立相关大数据产业公司,重点发展工业大数据产业,以工业设计为切入点,推进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挖掘、交易和安全管 理等创新服务,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带动洛阳工业转型升级。

3 互联网服务业

一是移动互联网领域,重点发展移动娱乐、移动购物、移动电商、移动支付、移动教育、移动医疗及搜索引擎等领域的创意设计、软件研发与内容服务,形成规模化移动互联网特色产业。

二是工业互联网领域,基于洛阳市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网络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积极发展远程监控运维、在线监测检验、总集成总承包、内容增值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工业大数据等新业态,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发展。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4 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是加快提升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整体资质水平和市场拓展能力,重点发展信息系统设计、集成实施、系统运维等服务,推动系统集成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二是大力引进培育一批科技服务型企业,不断拓展软件咨询、软件维护、软件测试、网络安全管理、云桌面管理与维护、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物联网信息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提供支撑。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5 检验检测业

一是利用洛阳在科研院所研发设计与检验检测方面的优势,加快构建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计量等服务的检验检测产业,重点发展工业设备、消费品、农产品、药品、汽车、环境、矿产、石化等方面的检验检测服务。二是鼓励支持中信重工、一拖、洛轴、洛玻等大型企业加强行业基础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资源,扩大检验检测市场规模。三是引进一批国内外检验检测企业和机构,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鼓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机构由提供单一认证型服务向提供综合检测服务延伸。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相关企业

4.着力优化创新创业与服务环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跨界创 新、融合创新和迭代创新的体制机制。依托各信息产业园区,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和创业基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洛阳市创新创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的网络化开放力度,实现线上线下紧密互动,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建立跨行业的网络创新创业协同平台,共建网络创新创业生态圈,培育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

专栏 25: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优化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创新创业基地

一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模式,基于洛阳市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研院所优势,依托各产业园区,建立一批高端创客空间、孵化中心和乡镇创业基地,加强技术研发、技术转让、金融支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二是依托中信重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加快推进相关重点企业“双创”基地建设,加强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形成网络化的企业“双创”基地群。三是加强“双创”基地认证,建立公共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相关园区和企业

2 网络实验室

鼓励支持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及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中机十院等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网络化开放力度,鼓励第三方机构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科技资源,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高质量、更便捷的科技资源服务。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相关企业

(七)大力实施信息安全保障计划,构筑安全运行新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坚持安全与 发展双轮驱动,统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建设政府数据灾备 共享平台及信息安全管控平台,强化重要信息系统、云平台、基础信息网络和个人隐私安全保护,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网络空间治理水平,增强信息安全防御能力,构筑洛阳市经济社会运行的安全环境。

1.大力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加快建设同城数据灾备中心与灾备共享平台,形成全市统一 的数据灾备管理模式,满足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与信息系统的差异化容灾需求,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支撑能力。建设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终端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安全管控平台,实现对各级各类政务系统的统一安全管理。加强对涉及国计民生的电力、能源、冶金、石化、交通以及相关工业领域信息安全防护投入和监管,确保安全可控。

专栏 26:信息安全体系构建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同城灾备共享平台

按照国家数据中心标准,构建全市统一的同城数据灾备中心机房,包括电源、网络、安全、服务器及存储等设施等,确保政府数据资源与应用系统容灾备份存储需求。建立面向全市的、多系统的通用共享式灾备共享管理平台,通过标准化、菜单式的备份容灾技术方式,满足各类用户数据资源与信息系统的差异化容灾需求,政府各部门按照自身实际状况来管理其备份策略、计划、作业及虚拟存储空间。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府信息中心

2 政府信息安全管控平台

建立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终端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功能为一体的政府信息安全管控平台,实施对各种安全技术防护手段统一管理和控制,对各类政务系统实行统一用户管理和政务密钥(国产化)、安全运行、认证授权等,实现风险评估、合规检查、实时监控、安全预警理等一体化。 加大网络反窃密、反破坏的工作力度,增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宣传。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府信息中心、市公安局

3 重点行业信息安全管理

加快建设完善金融、能源、通信、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重点行业,以及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领域重要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含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与灾备体系,积极推广应用入侵检测、身份验证、可信计算、数据安全、信息保密、云安全防护等安全技术产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评估与检查制度,形成信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保障工业生产和城市运行安全。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安监局、市公安局

2.加快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快建设洛阳市信息 安全体系,全面规范政府信息应用与安全管理。加快各类监测预警安全信息的整合共享,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快速预警、快速响应、协同处置等,形成科学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与应急预案,保障全市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专栏 27:信息安全管理与应急保障工程

主要内容 责任单位

1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全面规范政府信息应用与安全管理,加强对网络与硬件设施、 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等方面应用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分级、 分权限查看与调用制度,构建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 制、监控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健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 预案。完善技术产品资质认定和采购备案制度等,从源头实 现信息安全管理的规范性与可控性。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网信办、市政府信息中心

2 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平台

整合各类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安 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网络安全情报搜集、处理、分析、共 享、应用一体化,加强对网络用户行为模式、互联网安全态 势的研判和动态预警,全面提升全市网络安全防御能力。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网信办、市政府信息中心

四、信息产业空间布局

坚持“合理规划、特色集聚、集约高效”理念,按照《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优化相结合、集中布局与协调发展相结合”为原则,科学规划全市信息产业空间布局,为洛阳市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一)布局原则

产业集聚、集中发展原则。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 优势,建立信息化相关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高新区、涧西区、 洛龙区、伊滨区、西工区等,着力实施集中发展策略,扩大产业集聚效应。

上下协作、集群发展原则。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 创新园区运营管理与服务模式,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大产业引进培育力度,吸引相关配套企业的入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相互协作,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突出特色、协同发展原则。根据各县(市、区)产业基础与优势资源,明确信息产业发展定位,突出自身特色、差异化发展,强化区域产业协作,促进良性竞争,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态势。

(二)载体布局

根据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光电产业、电子功能材料、自动 化控制、锂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大数据与工业设计 8 大产业集群,结合洛阳市原有 18 个信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加快资源整合,在全市重点构筑 11 大信息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

园区名称 园区位置 产业发展方向

1 中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

洛龙区 重点发展云计算服务、大数据软件研发与解决方案、大数据开发利用与服务等产业。

2 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高新区

重点发展电路级多晶硅、大尺寸单晶硅、抛光片、外延片、芯片设计与制造、封装材料生产、 封装测试等产业。

3 智能终端产业园

伊川县 重点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业。

4 光电产业园

伊滨区 重点发展光电子材料、光电元器件、光电显示、光电产品等产业。

5 新能源汽车

产业基地 高新区、涧西区、偃师市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材料、锂电池等产业。

6 物联网产业创新基地

洛龙区(洛阳智慧工场暨物联网创新科技园) 重点发展物联网配套元器件、传感器以及物联网信息服务业等。

7 自动化控制产业园

高新区、涧西区 重点发展工业控制、智能器件、智能电机等产业。

8 洛阳恒生科技园

洛龙区重点发展互联网服务、物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

9 洛阳高科技产业园

高新区(洛阳软件园、洛阳北航科技园) 重点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系统集成、动漫设计、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

10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

涧西区 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与嵌入式软件、工业设计与创意等产业。

11 洛阳信息科技城

西工区 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物联网、大数据和文化创意等产业。

12 洛阳中科信息产业园

伊滨区 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通信技术、虚拟现实等产业。

(三)县(市、区)布局

加强全市信息产业的统筹布局,充分发挥各县(市、区)产 业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环境优势等,突出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绿色发展、协同发展,促进各县(市、区)信息产业共同发展, 提升全市信息产业发展水平。

表 2:洛阳市各县(市、区)信息产业布局

县区名称 产业发展方向

1 涧西区 重点发展自动化控制、物联网、工业设计等。

2 西工区 重点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物联网等。

3 老城区 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4 瀍河区 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新能源产业等。

5 洛龙区 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服务、物联网、软件与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

6 吉利区 重点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养老产业等。

7 伊滨区 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软件研发、云计算、互联网服务等。

8 高新区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光电产业、锂电池、自动化控制等。

9 偃师市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新材料和文化创意等。

10 孟津县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

11 新安县 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智慧旅游和养老等产业。

12 宜阳县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

13 伊川县 重点发展电子功能材料、文化创意、移动互联网等产业。

14 洛宁县 重点发展创意文化、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产业。

15 嵩县 重点发展智慧旅游、电子商务、新能源产业。

16 栾川县 重点发展智慧旅游、生物医药、健康养老等产业。

17 汝阳县 重点发展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统筹推进

以洛阳市加快信息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整合相关信 息化与试点城市领导小组管理职责,形成统一、权威的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负责全市相关信息化领域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成立洛阳大数据管理与产业发展机构,研究大数据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制度、标准等,负责中西部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全市大数据资源安全管理、对外开放、开发利用与产业培育等。壮大洛阳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力量,建立专家咨询和决策论证制度,加强全市信息化的研究、指导、咨询、评估、论证等工作,提升信息化发展与管理决策水平。

(二)加快机制创新,促进科学发展

研究出台有关管理办法和标准,加强项目前期规划、审核把 关、建设管理、竣工验收和绩效评估,明确信息化建设项目范围,对于重复建设项目、不支持信息共享交换或不向共享数据库提供 数据的项目、不能纳入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运行的项目等,均不应列入财政投资计划。明确有关原则和要求,规范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平台管理和各部门业务系统对接。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等,不断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市、县(市、区)一体化建设管理机制,以“市县联动、分级负责”为原则,对于延伸至县区的信息化系统,县区必须按照市级标准建设,保证资源共享。

(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持续建设

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系统运行维护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增长幅度,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市、县(市、区)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共同承担政府统一建设的政务云 平台购买服务费用及市县共用软件系统相应的开发建设费用。加强市场化运作,对于基础性、公益性信息化项目,积极探索利用PPP 模式及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政策支持的建设模式,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洛阳市“十三五”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营。设立智能制造与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带动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洛阳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四)加强人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洛阳市人才引进计划,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养人才, 加快引进创新型企业和项目,快速集聚一批信息化相关领域高端人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全面提高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加快制定出台回乡创业发展支撑计划,吸引外地豫籍人才在洛创业,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有效促进洛阳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依托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园区和企业,建立多样化的洛阳市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信息化领域高层次管理人才、复合型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五)加强开放合作,打造良好环境

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与国内外企业、教育科研机构的信息化项目开发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积极引导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洛阳设立研发机构,开发智能制造与电子信息高新技术项目,鼓励本土企业与外商开展合作研发。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支持在海外建立研发基地和服务中心,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快国际投资步伐。加强与中原经济区主要城市共同建设公共信息平台,推动信息的互通共享,提供信息交流、政务公开、经济合作等服务,促进城市间互动协作。积极申报国家、省级重要试点项目,加强与先进地区及城市的交流合作,定期举办有影响力的信息化与信息产业论坛或峰会,不断扩大影响力。

主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 督办:市政府办公室十科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 年 4 月 13 日印发


共建单位:百佳共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原安防网 智慧城市社区服务驿站

运营单位:洛阳中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咨询单位:河南耀骅律师事务所

联系我们

0379-61116520

电子邮箱:hnaf365@qq.com

投诉建议:15515365581(微信同号)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五洲大厦23层

专家委员会:180939003(加QQ交流)

综合部交流:2662696719(加QQ交流)

会员部交流:2662696719(加QQ交流)

Copyright© 2018 洛阳安防协会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支持:青峰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豫公网安备4103050200060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部    豫ICP备18025981号-1
服务   维权   自律   发展